本着“特色鲜明,方向清晰、梯队合理、任务适度、协调发展”的原则和理念,以学科发展为核心,以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为目的,在具有相对稳定的研究领域和优势互补情况下创建了绿色低碳与智能冶金团队。团队围绕钢铁生产流程的基础理论和工艺技术、绿色低碳、节能降耗、固废资源高效利用、先进钢铁及金属材料研发制造、数字化智能化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并提出诸多创新理论。
目前,团队有教授4人、副教授5人、讲师4人。团队通过融合冶金工程、金属材料、凝聚态物理、材料物理与化学、计算机应用技术等专业方向开展科研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1)冶金资源高效利用及分离提取基础理论;(2)微波冶金新技术以废弃物高效减排;(3)多工艺高效融合炼铁新工艺技术;(4)纯净钢冶炼技术;(5)材料性能强化技术;(6)绿色低碳炼铁新技术;(7)冶金过程智能制造新技术;(8)多相界面反应物理化学等。
团队近三年承担和完成国家自然基金项目7项,省级、企业合作和国际合作项目50余项,到账经费近2000万元。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Fuels,Ceramics International,Energy & Fuels,Applied Surface Science,Journal of Materials Research and Technology,Oxidation of Metals等高水平期刊上。
团队带头人:何志军 教授
何志军,教授,博士生导师。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钢铁冶金专业,获博士学位。先后就职于鞍钢集团和乐竞体育(中国)官方网站,长期从事钢铁冶金方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现为辽宁省绿色低碳与智能冶金重点实验室主任,辽宁省特聘教授,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人选。曾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其中以第一完成人获批辽宁省科技进步奖1项。获鞍山市“优秀青年教师”“优秀科技工作者”、乐竞体育(中国)官方网站“优秀教师”“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兼任辽宁省金属学会副秘书长、中国金属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金属学会冶金固废资源利用分会委员和中国金属学会冶金人工智能技术分会委员。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外场耦合协同作用强化高炉喷吹煤粉燃烧性能的基础理论研究”(课题编号51474124)、“非平衡态下多组分熔渣反应过程中的界面化学冶金行为”(课题编号51874171)、“烧结过程中基于复合燃料解耦燃烧的NOx/COx高效协同减排机制研究”(课题编号52374339)、辽宁省科技厅项目“合金钢液凝固过程中MnS的形态演化研究”(课题编号2015020192)、辽宁省教育厅项目“高炉软熔滴落带内铁矿石的高温还原性与成渣性行为研究”(课题编号L2014111)等纵向项目。主持完成成果转化项目超过50项,经费超过1000万余元。开发的“烧结机漏风率智能在线监控系统”成果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该项科研成果已经在宝武集团、鞍钢集团、河钢集团成功转化实施。共发表学术论文超过100篇,其中被SCI、EI收录超过70篇次;申请国家专利17件、已授权5件;出版了《微波冶金新技术》和《冶金过程煤与焦炭的反应行为及质量控制》专著,出版了十三五规划教材《钢铁冶金过程环保新技术》。
团队骨干:张军红 教授
张军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4年毕业于东北大学钢铁冶金专业,获博士学位。1992年开始任教于乐竞体育(中国)官方网站,长期从事冶金过程节能与环保、冶金资源的综合利用、绿色冶金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先后获辽宁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乐竞体育(中国)官方网站“优秀教师”、“优秀科技工作者”、首届鞍山科技大学“十佳青年教学明星”、辽宁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等多项荣誉。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微波场下SO2-NOx-O2-H2O-COx多元体系中SO2/NOx的转化与迁移机制”(课题编号51674139)、“富氢体系下矿-焦耦合微观冶金行为及矿相定向调控机理”(课题编号52074150)、辽宁省教育厅项目“基于聚类分析的高炉低燃料比操作指导系统”(课题编号2009S058)等纵向课题。主持并完成“废塑料在回转窑中飞行燃烧机制”、“低浓度废气微波脱硫脱氮”、“高炉低燃料消耗和合理燃料结构的关键技术研究”等多项企业横向课题。完成国家“九五”攻关项目“长寿高炉合理煤气流和优化配料的研究”、“高炉耦合炉料熔滴性能的多尺度表征及软熔带形成机制”、“TiO2-Al2O3-B2O3对高炉渣冶金性能的作用机制研究”等多个课题项目。发表论文50余篇,多篇被SCI/EI检索;获批发明专利5件;参加校级精品教材《矿冶概论》、“十三五”规划教材《钢铁冶金过程环保新技术》及《微波冶金技术》专著的撰写工作。
青年亮剑:高立华博士
高立华,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20年毕业于东北大学钢铁冶金专业,获博士学位,2021年入职乐竞体育(中国)官方网站材料与冶金学院冶金工程系。加入绿色低碳与智能冶金创新技术研究团队,从事炼铁原燃料制备理论与技术、低碳炼铁理论与工艺、冶金资源综合利用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高铁锰矿制备尖晶石型铁酸锰过程选择性富集行为及矿相定向调控机制”(课题编号52104332)和辽宁省博士启动基金项目“高铁锰矿固相法制备尖晶石型铁酸锰”(课题编号2023-BS-181)。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铁铝土矿铁铝分离新工艺过程有价组元迁移及其强化机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不锈钢粉尘高效利用新工艺过程有价组元富集分离行为及调控机制”等纵向课题。主研完成基于唐钢原燃料的烧结-高炉配矿模型研究、承钢钒钛磁铁矿强化冶炼技术、本钢高炉高块矿比冶炼与合理炉料结构研究、河钢中低品位含锌固废资源高效利用的协同技术开发等多项校企合作项目。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IF 16.7)、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IF 11.5)、Applied Surface Science(IF 6.7)等国内外知名期刊发表SCI论文20余篇;担任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Ceramics International、Powder Technology、钢铁、中国冶金等国内知名期刊的审稿专家。